发布时间:2025-10-17 11:24:09    次浏览
光明网讯(记者李然)“请有孩子的妈妈们注意了!近期流行一种疱疹性咽峡炎,该病传染性极高……”近日,这样一则消息在微博和微信群中疯传,引发不少家长担忧。光明网记者通过北京市疾控中心了解到,疱疹性咽峡炎并非我国重点监测的39种法定传染病之一,目前并没有被列为传染病。什么是“疱疹性咽峡炎”?儿童如何预防疱疹性咽峡炎?对此,光明网记者采访了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副主任齐建光副教授。近期微博上疯传“上千儿童患有疱疹性咽峡炎”,事实是否如此?齐教授告诉光明网记者,以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为例,今年接诊的患儿情况与往年相似,并无暴发迹象。齐教授介绍说,疱疹性咽峡炎是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一种特殊类型,临床症状有发热、咽痛,在口腔里、软腭上和扁桃腺上出现小疱疹,周围有红晕。幼儿和学龄前儿童好发。孩子往往因为咽痛而大哭、拒食。针对不少家长认为的“疱疹性咽峡炎即为手足口病”,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齐建光特别指出,这两种疾病最常见的病原一致,均为肠道病毒(尤其是柯萨奇病毒)感染引起,但在临床上表现不同,发病部位也有所区别。“疱疹性咽炎的疱疹仅出现在口腔内,手足口病的疱疹则长在口腔、手心、脚心等部位。”齐教授表示,治疗疱疹性咽峡炎并没有特效药,如果疱疹没有破溃合并细菌感染,就不用抗生素。孩子在没有合并症的情况下一周左右即可恢复。最后,齐教授建议,疱疹性咽峡炎虽然不属于法定传染病,但是也有一定的传染性,家有患儿要注意隔离。预防疱疹性咽峡炎需要勤洗手,少去公共场所,室内多通风,加强锻炼,增强小儿免疫力。